广灵三中

首页 >> 教师频道 >>教师频道 >> 论文: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仝金萍)
详细内容

论文: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仝金萍)

时间:2012-04-07        阅读

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

广灵三中  仝金萍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空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想像、互动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注重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等教学环节中都要重视留白,恰当地运用“留白”。

一、备课中“留白”

多少年来我们在备课时由教学目标,一直写到作业设计,甚至先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过渡到下一问题,都缜密思考,可谓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显得是多么的专断,等于拉着缰绳牵着学生转,哪里还有学生的参与成分。那么在备课中运用“留白”,就是要求教师除了对文本深透理解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必须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作出分析,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大体的预见并准备对策。如把原来教师提出的一部分问题交由学生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设计的理念要从关系入手,关注教学中人的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生活世界的多向互动及其效果。因此备课中运用“留白”,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

1、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留白”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无论教什么文体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当听完配乐朗诵后,我默立不语,和学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回味畅想。过了好一会儿才问:“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么精彩的朗诵,你看到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仿佛来到了春天的郊外,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温暖。有的说:我仿佛在蒙蒙春雨的滋润下,自己也在快快地长大。有的说:我想起了去年我们放风筝的情形,我盼望着今年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到田野里去放风筝。有的说:我听见了小草长大的声音,花儿们争先恐后开放的嬉戏声。……看,教学“留白”让学生插上了联想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空间里尽情地遨游。读后“留白”,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2、在课堂问题上“留白”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包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备课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老师一般都会设计几个问题,但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马上要求学生发言,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像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如教《故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提出了如下问题:我渐近故乡时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回故乡后,见到了哪些人?他们有什么变化?离开故乡后,我有什么想法?学生边跳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很快就理清了。但还需注意的是,这只是课堂问题的一个方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吸纳与重新建构上。而老师提出的问题,很难涵盖学生的真正疑问,这与自主学习是相抵触的,因此课堂有必要在某些环节之后,“留白”让学生提问,还以《故乡》为例,课堂上除了老师提出上述问题后,我还时常点拨、启发学生问问题,“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想说的,就问吧!”“还有问题吗?”“还有新问题吗?”这一句句亲切的问语,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真正知道了学生的“问题”,这堂课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先后有16名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到了小说的人物性格、语言、主题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留白”营造出的16个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解决了学生心中“真正”的问题,也填补了教学内容的实际空白,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板书设计中“留白”

很多教师很重视板书的设计,追求板书的醒目、精、完整,但很少有教师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完整。其实,在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填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梳理,第一个情节师生共同总结出了“盼于勒”,接下来的情节,我完全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改换一个字概括出来,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用了“赞于勒”、“遇(见)于勒”、“躲于勒”,把板书补充得非常完整,也很准确。再如,《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明线为父子俩养鸭的过程,暗线为杜小康心理成长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部分板书后,其余的内容学生通过细读课文,两条线索相照应,都总结得很完整。我觉得板书中的“留白”方法,在多数课文中都可以运用。

在课堂教学上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远远不止以上几种,如还可以运用“体态留白”、“图像留白”、“结尾留白”、“重难点处留白”等,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三、在作业布置上“留白”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与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学完《三峡》,可以给这篇文章配一段解说词。学完《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给范进写100字左右的评语,或写一篇读后感《范进中举的启示》,学完《皇帝的新装》续写一个结尾。总之,一堂好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样的结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创造空间留给课外。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教学中的“留白”,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显现,它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出发,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的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广灵三中网站:http://sxglsz.com/


技术支持: 鼎盛伟业传媒 | 管理登录
seo seo